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村落街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南阳独有的街道名称,南阳人你知道多少?

    信息发布者:吴山点点愁
    2016-11-29 19:43:04   转载

           南阳独有的街道名称,南阳人你知道多少?


    南阳,是一座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。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,几乎处处可以感受到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。街道名称是城市生命的起点,如果一座城市拥有个性而非凡的文化,街道便是对这文化的最佳诠释。而南阳市每个街道名称都有其独有的特征和来历...信臣路、杜诗路、张衡路、范蠡路、两相路…具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南阳,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,曾孕育出数不清的英雄豪杰、文人墨客。这些道路是以南阳历史上的名人命名,他们曾经写下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?今天,就跟随汇姐的脚步,一起走进历史的尘烟,搜寻地名里的文化记忆。

    信臣路

      城区北郊,一条大道横贯东西……这条大道是312国道的一部分,南阳人习惯称之为“312国道”,它真正的名字其实叫“信臣路”。将312国道城区段取名“信臣路”,是为了纪念南阳历史上受民众爱戴的治水名臣召信臣,也追溯出了一段有关“父母官起源于南阳”、“南阳自古重视兴修水利”的历史记忆……


      公元前48年,召信臣守土南阳,亲自“劝民农桑,去末归本”,并且身体力行,“躬劝耕农,出入阡陌,止舍离乡亭,稀有安居时”,使“民得其利,蓄积有余”……召信臣在任期间“开通沟渎,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,以广溉灌”,初步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、效益显著的南阳灌区。明嘉靖《南阳府志》载,召信臣主持兴建的水利工程除召父渠外,还有今宛城区境内的马渡堰、上石堰、玉池堰;唐河县境内的黑龙堰、白马堰、豆城堰;新野县境内的沙堰;邓州市境内的六门堰、钳卢陂、下默河堰、三朗堰…


      《汉书》中,两次将召信臣列为西汉“治民”的名臣,称其“对南阳的贡献足以和李冰对四川(修都江堰)、史起对邺县(引漳灌溉)的贡献相媲美”。

    杜诗路

      在召信臣之后,南阳郡百姓又幸运地遇上另一位爱民如子的太守——杜诗。公元31年,杜诗守土南阳,他率领郡内百姓兴修水利,发展农业生产,一上任就“诛暴立威”,使“政治清平”,同时减少郡内百姓的徭役。时人方于召信臣,故南阳为之语曰:“前有召父,后有杜母”。自此,“父母官”成为百姓对州、县官的尊称,并广传后世。


      为昭彰前贤,南阳郡百姓自发募捐在城内修建了“二太守祠”,俗称“父母祠”;后又在南阳知府衙门门前修了两座牌坊,东边为“召父坊”,西边为“杜母坊”。


      数百年来,每逢节日,南阳民众都会焚香礼拜,纪念“召父杜母”。正可谓有诗曰:“西汉翁卿东汉诗,南阳太守南洋祠。莫期捐俸惩官贵,问暖嘘寒却是谁?”

    光武路

      南阳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,他在位三十三年,大兴儒学,推崇气节,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“风化最美、儒学最盛”的时代。

       邓禹路  

     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(公元60年),汉明帝刘庄在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二十八将的像,称为云台二十八将。这二十八人是汉光武帝在建立东汉的过程中,最具战功的将领,而太傅高密侯邓禹,位列第一。


      邓禹,新野人,东汉初年军事家,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,与刘秀交好。更始元年(23年),刘秀巡行河北,邓禹前往追随,提出“延揽英雄,务悦民心,立高祖之业,救万民之命”的方略,被刘秀“恃之以为萧何”。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,“既定河北,复平关中”,功劳卓著。刘秀称帝后,封邓禹为大司徒、酂侯。后改封高密侯,进位太傅。

    张衡路


      张衡路是为纪念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而命名。张衡是南阳西鄂(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)人,南阳五圣之一,与司马相如、扬雄、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。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、数学家、发明家、地理学家、文学家,为中国天文学、机械技术、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,发明了浑天仪、地动仪,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。被后人誉为“木圣”(科圣),由于他的贡献突出,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“张衡环形山”,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“张衡星”。后人为纪念张衡,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。

    范蠡路

      范蠡路是为纪念中国商圣范蠡而命名的。范蠡,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(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)人。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道家学者和经济学家。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,后隐去。范蠡为早期道家学者,楚学开拓者之一。被后人尊称为“商圣”,"南阳五圣"之一。虽出身贫贱,但是博学多才,与楚宛令文种相识、相交甚深。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、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,辅佐越国勾践。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,灭吴国,一雪会稽之耻。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,化名姓为鸱夷子皮,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。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,三散家财,自号陶朱公。世人誉之:“忠以为国;智以保身;商以致富,成名天下。”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,称之财神。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。

    一座城市,不仅要有文化、有品位,更应该有记忆、有传承。曾经造福国家、时代、黎民百姓的这些历史名人,不止应该留在我们的博物馆、教科书中,更应该留在我们的脑海里,成为我们永不忘却的记忆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